6月15日,政府管理学院惟实讲坛邀请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院长、智库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评论》主编,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清华大学科技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朱旭峰教授进行学术讲座,讲座题目为“央地关系与中央环保督察的政策评估”。

朱旭峰教授曾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入选哈佛大学“燕京学者”,被联合国委任为发展政策委员会委员,并兼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公共管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全球公共管理院校联盟(NASPAA)执行委员会委员及SDG工作委员会联席主席。研究方向包括公共政策理论、智库与专家参与、可持续发展、科技治理等。

本次讲座由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付传主持,在黑龙江大学阳光讲坛进行,吸引了政府管理学院200多名学生和教师聆听本次讲座。朱旭峰教授通过六年时间对中央环保督察政策进行效果追踪,获得了大量一手资料,基于央地关系视角建构了新的理论解释,即逆向信息不对称与可信信号的政策效应评估方式。

朱教授分为4个部分对主题进行阐发,首先梳理了央地关系研究的相关理论,包括科层制等基础理论和中国特色的央地关系理论,其次对中央环保督察制度实施年8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环保督察制度的政策效果进行了初步的因果关系评估,发现政策的长期效果明显但短期效果并不明显,长期效果和短期效果之间产生了一定的矛盾问题。基于此,朱教授在第3部分提出基于逆向信息不对称和可信信号为基础的政策效果评估模式,对中央环保督察政策执行的细分信号进行重新划分,发现了多批次督察的信号传递增强效应。第4部分阐发该研究获得了明确的、可推广的政策设计的优化安排,建议着力提升督察的机动性,推广分批次循环督察制度到其他政策领域,在每一批次督察中都采用随机抽样选取督察对象,形成长期威慑力。(政府管理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