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管理学院惟实讲坛于2025年1月17日19时,邀请东北大学传统文化与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颜德如教授,通过钉钉软件在线直播的方式,开展了一场专题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的主题为:“君主政治下治道观的民本吁求:以吕坤《呻吟语》为例”。此次讲座亦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政治学系列学术讲座之一,由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系王连伟教授主持。

颜德如教授以“治道”的定义为起点,从治道的总体要求出发,深入探讨了吕坤基于价值引导、心理控制和行为适宜的治道观。他旨在为中国国家治理提供“民本”视角的思考,其讲解深入浅出,激发了与会同学的共鸣和思考。

颜德如教授接着向同学们介绍了吕坤的《呻吟语》。《呻吟语》分为六卷,涵盖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并细分为十七类。吕坤自述“呻吟”为病痛之声,用以表达个人或国家的病痛,以及警世和感悟。这是一部明箴言体的小品文集。颜教授还阐述了其治道的总体要求:重视“先”和“本”(治理的主体和客体);区分“大体”和“小节”(治道的内容);明确“常”和“权”(治道的策略)。为古代治道观赋予了现实意义。

颜德如教授结合安德鲁·海伍德的规范性概念,探讨了吕坤治道观中具有“价值”规范性的几个重要概念或理念:崇尚“中”;坚持“公”;树立“诚”;保持“仁”。同时,颜教授指出,在这些“五性”中,最重要的是“仁”。人的七情六欲都源于内心的欲望,若能妥善控制,则合乎天理;五性皆以仁为根本,失去仁则会陷入私欲。仁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心中充满无限的同情和怜悯,天地间的一切都遵循这一原则。爱别人是“王道”的基础,而王道无他,就是爱别人。

颜德如教授强调,为政者在治国理政时必须兼顾内外,内心复杂,行为多样。他们应具备“敬”、“静”、“慎”三个心理要素。“敬”意味着对万物、国家大事、民众疾苦保持敬重和谨慎;“静”要求内心平静,不为外界干扰所动摇,冷静分析和决策;“慎”则是行事时需谨慎周全,避免冲动或疏忽导致严重后果。这些心理要素是为政者稳健、长远治国理政的基石。

颜德如教授提出,为政者在“价值”和“心理”指导下,应遵循五个原则:辨识时势,顺应规律,追求简约,保持宽容,树立榜样。这意味着他们要敏锐洞察时势,灵活调整策略;顺应自然和社会规律,推动和谐发展;治理国家时追求高效简约;以宽容态度对待民众,以德治民;并通过自身行为树立正面榜样,引领社会风气。

最后,颜德如教授做出总结。首先,应全面理解治道的内在联系,“总要求”是治道的原则,规定属性和方向,“价值”规范治理主体及制度,影响心理和行为,制约价值实现。其次,在君主政治体制下,应提倡以民众为中心的治国理念。“天理”与“人情”的结合、“治人”与“治法”的相互作用、“成人”与“成事”的统一,分别体现了哲理、政理和伦理。君主领导国家需以民众利益为本,顺应天命,关注需求,确保决策符合自然和人情。治理中,应兼顾教育引导与法律体系,保障社会秩序。同时,追求国家发展与民众道德素质培养,促进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的和谐。这样的理念旨在建立一个有序、充满人文关怀的社会。第三,探讨治道与世道、世教的关系,指出社会治理中的问题,如混乱、流离失所、社会低俗、公务积压等,并分析治理不好的人心与气质原因。同时提出“道”是天下古今共有的真理,不应被私有化。

颜德如教授还鼓励在座同学在学术方面要更具前瞻性,在场的同学纷纷表示深受启发,收获颇丰。最后,王连伟教授对颜德如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并邀请颜德如教授有机会再次来到黑龙江大学进行专题学术讲座。(政府管理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