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校际协同与校企合作,探索社会工作服务新路径,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工作研究生团队于3月29日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与该院社会学所社会工作专业师生以及黑龙江省希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会组织)共同举办“新就业群体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专题交流会。三方围绕理论实践融合、服务模式创新及人才培养展开深度对话,旨在为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提供专业化社会支持。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黄红教授、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MSW教育中心主任苏光教授、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边疆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斐男研究员、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MSW教育中心副主任李竹翠副研究员、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刘明明副研究员以及来自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余名研究生代表以及黑龙江省社会工作协会副秘书长、黑龙江省希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高珊带领团队共同参加了本次分享交流会。
会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团队基于前期调研,分析了新就业群体在职业保障、社会融入等方面的痛点,并提出“权益倡导+友好型社区打造”双维干预策略;黑龙江大学团队则从政策视角切入,解读了国家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制度保障方向,强调“政策落地与本土化服务衔接”的重要性。双方通过跨校学术资源共享,推动理论研究向实践方案的转化。

黄红教授表示:“高校与科研机构的联动,能够打破学科壁垒,为复杂社会问题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作为扎根一线的社会组织,黑龙江省希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分享了其“与蜂同行聚爱暖心”社会工作服务计划设想并总结了在“暖心驿站”建设、小组工作等实务中的经验。中心项目主任孙文静指出:“社会组织的灵活性需要与高校的理论深度、社科院的政策敏感度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服务创新。”

会议特设“研究生实践工作坊”,三方学生混合组队,围绕“新就业群体家庭支持”“骑手友好型社区建设”等议题展开研讨。黑龙江大学研究生潘潇提到:“与社科院同学的政策分析思维、社工服务中心的实务经验碰撞,让我对社会工作的多元角色有了更深理解。”
苏光教授强调:“此次跨校协作不仅是学术资源的互通,更是育人模式的创新。通过校院社三方联合组会的创新模式,我们鼓励学生带着田野调查中发现的真问题,与社科院的政策研究者对话,这种‘问题导向—政策回应—实践验证’的闭环训练,将极大提升研究生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
据悉,本次三方计划联合开展新就业群体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实务,整合高校学术资源、社科院政策研究优势及社会组织实践经验,开展常态化课题攻关、学生联合培养及服务试点推广,助力黑龙江省基层社会治理与民生服务提质增效。(政府管理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