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情况:
李涵,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高级社工师,黑龙江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黑龙江省文化事业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兼任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社会福利专委会理事、黑龙江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团省委权益和社会联络部副部长(2021-2022)、黑龙江省社会工作协会副秘书长、黑龙江省妇女发展学会会员、黑龙江省区域科学学会理事、黑龙江省百人红色巾帼宣讲团成员、哈尔滨市珍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黑龙江省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成员、黑龙江省儿童福利与保护领域专家、黑龙江省慈善事业促进领域专家、社区社会组织专家库专家、哈尔滨市女性社会组织发展团导师等。近年来,在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平台和期刊发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省社科项目、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等课题21项,智库成果5个,参与修订标准2项;在社会服务领域,承担各级政府和基金会项目若干,均取得了良好的服务效果;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省级若干项,具有高校理论教学、实务教学和科研的综合能力。
学习经历:
2000.10-2004.07 黑龙江大学 本科
2004.08-2006.06 哈尔滨工程大学 硕士
2011.08-2017.06 黑龙江大学 博士
2021.06至今 黑龙江大学 博士后
研究领域:
礼俗文化、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
讲授课程:
社会学理论前沿、社会工作概论、家庭社会学、医务社会工作
科研成果:
(一)论文:
1.中国传统日常交往礼俗的历史探源[J].知与行,2015,(01).
2.高校“翻转课堂”课程考试环节的实例研究——以“学校社会工作”课程为例[C]//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理事工作会论文集(下册).黑龙江大学管理学院;哈尔滨剑桥学院思政教学部;,2016:5.
3.中国传统日常交往礼俗的文化批判[J].学术交流,2016,(04).
4.基于微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学校社会工作课程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5).
5.基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专业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J]发展研究,2016.
6.马克思批判资本现代性的思想维度[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7,2(02).
7.文化理性下的日常生活解读——以马歇尔·萨林斯的文化理论为研究视域[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04).
8.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试卷分析初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09).
9.社会工作方法在母亲素质教育中的应用——以H市D区妇联“0~6岁儿童母亲素质教育工程”为例[J].知与行,2018,(06).
10.“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社会工作实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02)
11.“快递小哥”的喜与忧.[J].黑龙江日报,2019.
12.探析社会工作介入我国失独家庭的意义与机制[J].知与行,2019, (06).
1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高校“课程思政”与“线上教学”的融合机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1)
14.转型期社会问题及其结构性成因[J].活力.2009.
15.社区意识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发展[J].学理论,2009,(23)
16.日常交往之礼的嬗变——转型期中国社会的“新差序格局”[J].学理论,2009,(20)
17.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家庭伦理的关联[J].活力,2006.
18.老子与创造[J].林区教学,2006.
我国传统丧葬仪式的文化价值研究——以河南省Y村为例[J].现代农业研究,2021,27(03).
19.Prevalence and correlation of symptom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tudy[J].Nursing Open,2020.
20.五位一体抗癌支持模式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
21.老年乳癌患者心理压力及其社会工作介入[J].山西青年,2021.
22.乡村振兴中慈善社工的运作机制[J].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
23.乡土社会中礼俗传统的创新转化[J].光明日报,2022.
24.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作用[J].中国社会工作,2022.
(二)著作:
1.增能赋权——积极老龄化背景下老年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M].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23.
2.全国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辅导练习[M].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
(三)获奖:
1.文化理性下的日常生活解读——以马歇尔•萨林斯的文化理论为研究视域
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学心理学学科优秀科研成果奖 2019年11月 三等奖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社会工作实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政府学院首届教学研讨会论文 2016年12月 一等奖
3.《老年个案社会工作》
黑龙江大学首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2021年3月 一等奖
4. 黑龙江省物流配送从业青年“快递小哥”发展状况评估报告
2021年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21年12月 二等奖
5. 黑龙江省青年志愿者参与城乡社区治理情况调研报告
2021黑龙江大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三等奖 2021年12月 三等奖
6. 黑龙江省青年志愿者参与城乡社会治理情况调研报告
2021年黑龙江省社会学心理学科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团中央2021年“面对面活动主题调研报告”省级二类报告(二等奖) 2021年12月 二等奖
7. 黑龙江省青少年心理健康公共服务供给情况调研报告
团中央2022年“面对面活动主题调研报告”省级一类报告(一等奖) 2022年 一等奖
8. 黑龙江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服务机构作用发挥研究
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奖(排名3) 2023年 二等奖
(四)项目:
1.乡土社会秩序与日常交往礼俗的互动机制研究16SHC02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2016.05-2019.05 主持 已结项:优秀
2.日常交往礼俗与乡村建设的互构机制研究
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 2017.10-2019.10 主持 已结项
3.中华优秀传统礼俗文化传承与家庭教育
全国家庭教育科研课题(2016—2020年) 2016.12-2020.12 主持 已结项
4.“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文科教学中“翻转课堂”模式的嵌入机制 研究
黑龙江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 2016.05-2017.11 主持 已结项 教改
5.社区治理视角下城市邻里互助养老的组织化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 2020.1-2022.10 位次3 在研
6.“超星泛雅平台”中“发展心理学”课程的引进
黑龙江大学专业课程慕课教学改革项目 主持 已结项 教改
7.中国传统社会日常交往礼俗的文化解读
黑龙江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013.10-2015.10 主持 已结项
8.黑龙江省城镇养老保险体系的群体差异测评与协同机制研究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2014.5-2017.5 位次5 已结项
9.大数据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
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 2018.07-2019.07 位次2 已结项
10.黑龙江省社科理论界意识形态状况研究
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 2015.3-2016.9 位次3 已结项
11.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第三方评估机制研究
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项目 2016.3-2016.8 位次8 已结项
12.建构主义教学观与社会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7C54
黑龙江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 2017年6月 位次4 教改
13.乡村社会治理中礼俗传统的继承与重构研究21YJC84000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2021.08-2024.09 主持 在研
14.中华优秀传统礼俗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研究2021B057
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 2021.04-2023.06 主持 在研
15.新时期青年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创新机制研究2021-KYYWF- 0076
黑龙江省高校基本业务经费项目 2021.11-2023.1 已结项
16.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思政”与“翻转课堂”的融合问题研究
黑龙江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2021.12-2022.12 主持 已结项 教改
17.新文科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践研究
黑龙江省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省级一般项目 2021.5-2022.5 位次2 在研 教改
18.黑龙江省高校毕业生留省率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黑龙江省民政厅 2022.4.29-2022.7.3 主持 已结项
19.黑龙江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高质量建设项目
黑龙江大学 2022.7- 主持 教改
20.社会工作力量巩固黑龙江省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机制研究22234
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 2022/8/10-2023.8.10 已结项
2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龙江民族“三交”发展研究
黑龙江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黑龙江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课题
主持 已结项
2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民族乡村振兴发展研究
黑龙江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课题
2023 年 11月 -2024.6 主持